Come in Xidian
走进西点
西点课堂:一堂好课的标准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22-06-23 浏览:795次

有意义,即扎实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即充实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


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生成性,即丰实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常态性,即平实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


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


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


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有待完善,即真实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


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有了问题,才有进步的开始,不能把自己装扮起来、遮掩起来。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光明社教育家 | 来源